2025-04-28 星期一
+ 加入收藏

【点赞】“滁州好人”评选出炉!定远是......

发布时间:2021-09-06 09:22:58 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次数: 1087 次

日前,2021年8月“滁州好人”名单出炉!

一、敬业奉献类(3组3人 )

1.白家旺,男, 1998年12月生,敬业奉献类好人,滁州市何郢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白家旺入职4年来,参与救援1200余次,抢救遇险人员近百名。作为河南籍消防员,得知增援河南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战,先后参与河南郑州市轻工业大学、正弘城商业综合体、地铁45号线中央商务区站等多个受灾前线阵地作战,累计完成3万立方米排水清淤任务,成功转移疏散被困群众39人。受他的感召影响,白家旺家人发动亲朋好友筹集2车急用生活物资支援灾区。新华网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白家旺2019年被滁州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消防员,2020年被滁州市消防支队嘉奖1次。

2.徐浩,男,中共党员,1990年11月生,敬业奉献类好人,滁州日报社记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徐浩始终牢记党媒人的职责使命,坚持“贴近百姓 反映民声”,将笔触和镜头聚焦广大群众,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先后采写各类报道600余篇。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徐浩克服困难,服从安排,被抽调至市疫防办处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交办的群众监督举报件,高峰期的时候,一天要接到近200条交办件。为了做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办结,徐浩天天加班至深夜,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一份力量。

3.郭德泉,女,中共党员,1964年10月生,敬业奉献类好人,滁州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原定远县永康镇拂光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自2017年5月驻村扶贫以来,郭德泉视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带领村两委制定帮扶计划,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经营养猪专业合作社,让村集体每年增收7万元;对接市、县农业部门,申报无公害蔬果基地扶贫项目,助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建成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如期发电;修建13条道路,共计9.71公里;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24人。其工作成果得到了市、县相关单位的高度肯定,但她本人因劳累过度,累倒在病床上,需长期治疗。郭德泉连续四年任期内工作考核皆为优秀等次,荣获定远县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省第七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

二、孝老爱亲类(3组3人)

4.张德柱,男,中共党员,1938年1月生,孝老爱亲类好人,凤阳县小溪河镇石门山社区居民。今年84岁的张德柱16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帕金森病导致半身不遂、几近瘫痪的妻子。每天清晨,张德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穿衣、洗脸、做饭。一天6遍的服药,张德柱定好时间,一次不曾落下。他不但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还给妻子按摩、陪妻子散心,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相濡以沫的亲情故事。

5.徐如刚,男, 1951年4月生,孝老爱亲类好人,南谯区同乐街道万桥新苑居民。1989年,徐如刚的妻子因病去世,他便把照顾岳母的担子压在自己身上,32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迈多病的岳母的生活起居。2018年的一场大病,让老人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徐如刚没有嫌弃,喂饭,晚上陪护,端屎接尿;按摩、擦身、清洗尿垫,背老人晒太阳;在他的细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有所好转,现已100岁高龄。徐如刚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岳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演绎了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李金芝,女,1956年3月生,琅琊区遵阳街道鼓楼社区居民。1995年李金芝14岁的儿子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术后的儿子瘫痪在床,吞咽功能丧失,舌头僵硬萎缩,大小便无法自理。李金枝悉心照顾,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3年后,他们还是失去了这个唯一的孩子。2008年李金芝的丈夫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经过2年多的细心照料虽然苏醒但是失去了语言功能,并需要长期卧床。李金芝每天给丈夫喂饭、清理大小便、擦洗、重复翻身,不离不弃,与此同时还要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2017年,61岁的李金枝患上了脑梗加心脏病,生活吃力,自理困难,生活中又无人搭把手,不得不含泪把丈夫送进养老院。她用羸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托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助人为乐类(2组2人 )

7.胡伟,男,1993年10月生,退役军人,助人为乐类好人,定远县蒋集镇胡岗村村民,诺亚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职工,安徽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队员。7月,河南汛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严峻形势,胡伟毅然选择随安徽爱国拥军促进会老兵应急救援队前往河南支援,他们驱车500余公里,经过长达六个多小时不停歇奔波后,抵达郑州。面对瓢泼的大雨、湍急的流水,来不及休息,即刻深入受灾一线开展紧急救援。胡伟把救援绳一端绑在自己的腰上,另一端递给被困群众,一路上救援了抱着树的老人、坐在树枝上的孩子、困在家中的青年……他一刻不敢停歇,带着皮划艇,一次次运送、又一次次返回;一人一艇,一直干到累倒为止;一天一夜,紧急转移安置100余名群众。用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硬的铁墙。

8.齐学娥,女,中共党员,1978年4月出生,助人为乐类好人,明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蓝天鹅”是大家对齐学娥的亲切称呼,齐学娥先后创办组建明光市爱心公益协会、爱心联盟和明光市蓝天救援队。16年来,她把公益志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不仅自己带头捐款捐物,长期资助3名贫困留守儿童,参与救援250余次,还带领家人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展公益爱心活动1000余次,资助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2000余人,一对一结对资助贫困儿童200余名。齐学娥荣获安徽善之源公益教育发展中心优秀志愿者称号。

四、诚实守信类(1组1人)

9.平东林,男,中共党员,1990年4月生,诚实守信类好人,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平东林为了兑现“发展家乡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承诺”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乡,从海归留学硕士化身新农村建设者。他创办的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52户农户加入,托管了10万多亩土地。合作社现有育秧中心5亩,收储、烘干中心1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945亩,各类现代化机械70余台套,年存栏量羊2000余只、鹅10万余只,养殖的“绿色”小龙虾,远销盱眙、南京等地,农户每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结对的4个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总量达10万多元。2019年平东林获得第三届安徽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荣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和优质渔米评介“绿色生态奖”;2020年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合作社获批安徽省返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21年荣获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五、见义勇为类(1组1人)

10.钱福升,男,中共党员,1988年12月生,退役军人,见义勇为类好人,天长市秦栏镇新民村民兵营长。2020年5月17日,在新民村基层走访的钱福升“偶遇”一位行为古怪的胖子,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名小偷。面对近200斤重1米8大高个的小偷,钱福升不顾个人安危勇擒“小蟊贼”并将其送至派出所,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两个月后,钱福升又奔赴滁河抗洪一线出色完成抗洪任务。今年7月份的防汛和抗疫志愿服务,钱福升更是冲锋在前,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