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这位航天员来自定远!

发布时间:2021-10-25 15:03:17 来源:人民日报、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我们的天空 阅读次数: 995 次


北京时间202110152140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21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你知道吗?

咱们定远也有一位航天员!

他还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教练


李庆龙

男,汉族,安徽定远人,1962年生,原空军飞行员。

199710月,获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国际航天员”证书。

19981月,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兼教员。

2014年退役。

梦想起航

李庆龙进行飞行体验

高考是李庆龙人生的一个转折点。1980年,高考选择报考军校时,李庆龙选择了地空导弹自动控制专业,“一方面,年轻人嘛,励志想当兵;另一方面,当时各种‘高科技’还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远,就报了这个‘赶时髦’的专业。”

高难度、高风险的飞行员经历,为李庆龙之后的航天员生涯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其实飞行经历对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做飞行员的时间长了,危险碰到得多了,碰到什么事情都比较淡定,不会惊慌失措。因为我明白,手忙脚乱对处理危急情况没有任何帮助。飞行员的经历让我的心理素质越来越稳定,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对于以后步入航天员行业肯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国家需要我,那我一定义不容辞

图片20019月,航天员沙漠训练(李庆龙,刘旺)

谈到从空军飞行员转为航天员的契机,李庆龙其实当时一开始也是蒙在鼓里。“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199511月份的一天,当时我正在徐州机场飞行,突然接到电话让我回去接受一项任务。

当时的选拔主要以身体素质为指标,李庆龙自然是过关的。但最终当被告知入选两名航天员中的一人时,李庆龙的心里却有些打鼓。在当时的中国,“载人航天”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载人航天是什么概念?航天员又是怎么回事?……疑问和困惑接踵而来。“虽然心里难免有些紧张和忐忑,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国家需要我,那我一定义不容辞。”

20041215日,李庆龙进行下体负压训练

提起让人印象深刻的训练内容,当数冬季野外生存训练和海上救生训练。作为组织者来说,冬季野外生存训练要求组织程序严密,不好设计;作为被试者来说,环境恶劣、食物匮乏的冬季训练是十分痛苦的。在野外环境下的夜晚,-50℃的恶劣环境里,面对一片孤寂和黑暗,人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击溃。“我当时就在想,如果真的是飞行碰到这样的情况,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是个很残酷的问题。当时有一瞬间的想法觉得,当航天员实在是太难了。”

除了地狱式的冬季野外生存训练,李庆龙认为训练体系中危险系数最高的训练是水上吊救训练。“有一次我们被载到一个特别大的湖边上,换上舱内航天服,戴上飘浮装置,快艇带着我直接开到湖中心,然后把我一个人扔在水里。大概20分钟后,来了一架直升机,因为直升机飞得很低,所以湖面掀起了很大的浪,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被浪呛死都有可能。直升机飞到正上方后会放钢索下来,但是在俄罗斯的训练体系里,挂钩是直接挂到航天服的两个铁环上的,并且需要自己独立操作。如果挂不好,就可能掉下来摔死。挂好挂钩之后,上升过程旋转得很厉害,这时候需要把四肢打开减速。别看这个过程简单,其实危险性特别大。这个科目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对飞行员面对危险情况的心理素质、控制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9710月,李庆龙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颁发的“国际航天员”证书。没有时间多做停留,回国后李庆龙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工作。当时国内对“载人航天”可谓一头雾水,学成归来的李庆龙身兼数职,担起了肩头的重任。

“那个时候我们缺的不光是具体的训练要怎么搞,当务之急更是要搭建起整个组织架构。为了协助建立中国的航天员训练体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帮助成立航天员教员队伍,准备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具体到每个科目的训练组织、训练方法以及各种教案的编写我都有参与;同时我作为航天员也要接受训练;还有关于一些飞行器的设计,我们也在工程设计上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多咨询服务——当时国内的飞行器设计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能一点一点地改进。”

从加入航天员大队到退役,李庆龙没能为国出征,圆自己的飞天梦。“落差肯定是有的,没能飞天肯定是一个遗憾,但也只是短暂的情绪低落,不能为此怨天尤人,更多的是要找自己的问题。我很坦然地接受现实,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该做的飞行支持工作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都做好。”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李庆龙始终与天空有着剪不断的缘分。说到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共通之处,李庆龙总结道,“这两个职业都需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到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当然,你只有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片天空,才能爱这个神圣的职业,才能做到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干这两行心理素质都一定要过硬,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相容性,要有团队精神;在飞行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这就需要每一个飞行员或航天员做到专注、心无旁骛。另外,这两个系统都需要非常严密的组织机构,需要完善的程序和体系,才能确保安全和顺利完成任务。”

回首自己的航天员生涯,李庆龙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虽然没能飞天,但我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的见证者,甚至参与创造了一段历史,我感到无上的荣光。非常感谢国家和军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们把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回来,教给了我们的航天员。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段历史,必将记录在中国航天的辉煌史诗中。如果我当初没有从飞行员转身成航天员,也就无法亲身去书写这段历史了。”

面对赞誉,李庆龙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别人把你当英雄,你能不能也把自己当英雄看?能不能做到把自己放在该放的高度?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鲜花和掌声可能对人是更大的考验。”

2014年离开航天员大队后,李庆龙出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分管舱外航天服和环控生保系统的研制。目前,李庆龙仍在航天领域继续做着贡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推动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很充实,能做自己热爱的、感兴趣的事,很幸福。”

航天员的训练

你能承受住几个?

为航天员加油!

愿顺利平安!

来源:人民日报、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我们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