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点赞】全市典型!5人中涉及定远3人!

发布时间:2021-05-19 09:07:27 来源:定远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1677 次

为大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将5名“榜样”先进典型事迹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


扑下身子刨穷根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善增


立下“愚公志”,用足“绣花功”,以必胜的心态、奔跑的姿态、战斗的状态,确保全县3.8万户1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定远县扶贫开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善增,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在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兑现了他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铁石心肠”的扶贫人

“老婆,我对不起你!”2019年8月20日早晨,李善增在丢下一张字条后,带着满心内疚走出家门。因妻子查出疾病,李善增原计划抽出一天时间陪她外出就医,并预约好了医生、买好了车票。可李善增临时接到通知,有重任在身。面对这样的两难抉择,他选择了对妻子的再一次“爽约”。

此前,定远县是省级贫困县,有3.8万户11.16万贫困人口、70个贫困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县扶贫局主要负责人,李善增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扶贫局党支部就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顾大家,筑牢脱贫攻坚最坚强的战斗堡垒!”李善增用近乎苛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年事已高的父母没时间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没时间陪护,上高中的儿子没时间陪伴,甚至自己生病都抽不开时间治疗……他也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可面对全县人民的期盼,他实在是分身乏术。


“铁杵磨针”的工作狂

“没想到李局长左手写字也挺好看!”2020年7月17日一早,县扶贫局办公室职员小郭,拿着李善增签批的文件非常惊讶。三天前,李善增到一个贫困村去督查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因雨天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右手手腕粉碎性骨折。

医生一再嘱托,至少在家静养一个月。让同事们没有想到,李善增三天后就挎着绷带赶到办公室。原来,当时定远县正对光伏扶贫电站企业持股部分进行资产回购,涉及全县313座光伏电站,影响70个贫困村、1万余户脱贫户的光伏收益。面对这样的大事,他在家是待不住的。

李善增于2016年3月从乡镇调至扶贫部门,逐步成长练就了肯于钻研、善于研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在全省,他率先探索实施贫困人口识别“六步法”,无一户漏评、错退现象。在全省,他较早建立部门间贫困数据共享、信息比对机制。他还创新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实行远程在线智能化监管。创新设立防贫保险基金,从源头防范返贫致贫。他要求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用准每一分扶贫资金,规范建设每一个扶贫项目。围绕全县“猪、虾、鹅、菌、草(秸秆)”五大特色产业,统筹建设产业扶贫项目347个,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瞄准工作难点,创新工作举措,打通工作阻点,提高工作成效,是李善增一贯的工作思路。五年来,李善增几乎常年不休,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因长期熬夜,血压越来越高,还落下哮喘的病根子。


“铁面无私”的指挥官

“严禁暗访信息跑冒滴漏,严禁在乡镇村用餐,严禁接受任何礼品……”各乡镇和各行业部门,对李善增工作作风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铁面无私”。李善增告诫扶贫局的全体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扶贫领域出现的任何问题必须“零容忍”:“我们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老问题不销号,新问题就会不断出现,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假。”

五年来,李善增本人组织开展的全县脱贫人口“回头看”六轮次,暗访调研40余次。对发现的问题,他要求逐一制定“四项清单”,全部限时整改到位,有力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成色。李善增始终坚持精准方略,统筹落实落细扶贫政策,实现全县3.8万户1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7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把科研论文写在江淮分水岭的大地上

——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张子军


身为农业科学家、大学教授,他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做大做强定远肉羊养殖产业。自担任安徽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以来,张子军举家扎根定远,一边致力于把学校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一边带领团队为定远农业发展开方献策,至今已组建九大产业联盟,为当地引进农业新品种376个,应用农业新技术92项,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01家,帮扶贫困户182户245人,实现人均年收入4万元,推动当地形成“草、菌、虾、猪、鹅”五大特色产业,迈向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气候和地理环境看,江淮分水岭是全国最适合养羊的地区之一。”这位跑遍全国各大牧区,承担了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个科研课题的“养羊专家”对江淮分水岭有着独特的情怀。2016年,安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成立,身为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的张子军主动请缨成为首任站长。

定远有悠久的肉羊养殖历史,但此前产业效益并不突出。针对传统养殖方式下品种退化、设施落后、饲草不佳、疫病风险等问题,张子军开始在当地推广他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涵盖品种选育、饲草种植、疫病防治、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占地、用工、投入、产出都明确可复制。随着这套生产模式不断推广开,定远的农区草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肉羊产羔率由原来的100%增加到210%,羔羊成活率从50%增加到95%。

“只有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才能激发农业生产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从推广肉羊养殖技术到研发推广移动式新型羊舍,从开发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到羊粪还田修复土壤生态……张子军团队用科技筑巢引凤,撑起了包括养殖、育种、深加工、末端销售的肉羊全产业链。

除了把农技送到乡间地头,张子军心头的另一件大事是农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还是看人才。搞农业一定要真正下到乡村、下到农田里,只待在课堂、泡在实验室,很难对农业生产实际中的种种问题感同身受。我们站里的一批年轻博士,每天脚踩泥土、头沾雨露,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们将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5月14日,记者在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采访时,一批大四学生刚结束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返校。临行前,张子军让学生们在羊舍前集合,语重情深地叮嘱:“通过实习,相信同学们对农村、对农业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我希望有条件的同学都能读研深造,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衣俊东,在实习中学会了喂羊、抓羊,给羊看病、打针:“这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农业专业的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同一批实习的李赛,还将跟着张子军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张教授真正做到了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2019年5月,张子军的第一个聘期结束。但对江淮分水岭的情愫和当地群众的热情挽留,让他下定决心留下来再干5年。未来,他计划探索开展羊产业、瓜果、蔬菜等多产业循环经济,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困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张子军的期待没有动摇过:“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江淮分水岭地区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面。”(全媒体记者刘晨)


医者仁心铸大爱

——记“安徽好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朱大杰


2018年,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一个老太胸闷难受,一个姑娘站出来帮老太按摩解除痛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这个姑娘连夜写下出征武汉的“请战书”;2021年3月,一个孩子落水昏迷,还是这个姑娘用精湛的医术从死神手里夺回生命……这个姑娘就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朱大杰,一个乐观、开朗、大方的女孩,“我的职业就是救死扶伤,能为他人减轻病痛,对我来说是很快乐的事情。”女孩心里有大爱,对她来说这些都习以为常,她用医者仁心,给生活带来爱的暖阳。朱大杰先后荣获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安徽好人等荣誉,光环背后,是一个个感人奋进的故事。


武汉告急  临危请战奋勇逆行

1991年出生的朱大杰,毕业于山东协和学院护理专业,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名护士。待人热忱、开朗乐观、工作认真负责……提起朱大杰,同事们不吝赞美之词。2020年1月27日,下夜班在家休息的朱大杰,看到了科室护士长在工作群发出“院党委号召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发动全国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信息。第一时间找来纸笔,写下了“我自愿申请加入医院组织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队伍,随时待命”的“请战书”。2020年2月4日凌晨,在接到“要求早上8点紧急集合前往武汉”的紧急通知后,她当即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行李箱,再一次认真核对防护用品和换洗衣服。来不及和家中亲朋一一告别,她带着家人、同事、朋友的期许与牵挂,义无反顾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抵达驻地当晚,来不及休息的朱大杰,就和队员们一起清点物资、熟悉环境、规范防护、环境消杀。她对自己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要争分夺秒做好战斗准备。2020年2月8日,朱大杰正式入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C2区。每天6点半从驻地出发,经过40分钟车程和30分钟战前准备,进入病区直到次日凌晨两点交接班、4点半再回到住所吃饭休息。为了节约时间,她经常是快步加上小跑,不一会儿护目镜里就布满了水汽,汗水沾湿了睫毛,连眨眼都要小心翼翼。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额头、脸颊、耳后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稍不注意就形成了压疮。工作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卫生间,更多的是生理上的挑战。“患者看到我,眼里充满了解除病痛的希望,对我而言,这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朱大杰说,患者的眼神,给她注入了无尽的力量。在武汉期间,朱大杰取得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安全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的佳绩。


落水孩童生死危急  出手相救书写大爱仁心

朱大杰家在定远县拂晓乡,休息时间,孝顺的朱大杰常会回家探望父母。“快来人啊,有小孩掉水里了……”2021年3月,一声刺耳的呼救声,惊醒了下夜班回家休息的朱大杰。来不及换衣服,她趿上拖鞋就冲出了家门。门口水塘边,邻家的老奶奶跪坐在地上痛声大哭,怀里抱着一个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孩子,闻讯赶来的邻居们围做一圈,纷纷惋惜。“估计不行了,救不活了。”“再早点就好,唉。”“孩子太小了,真可怜。”“请让让,大家让一让,奶奶,你把孩子交给我,我是护士!”朱大杰拨开人群说道。当她俯身快速检查后发现,此时孩子已经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情况紧急,需要赶紧抢救。大家散开一点,哪个帮忙打120,再联系一下村医!要快!”朱大杰跪在地上头也不抬的喊道,一边喊一边快速的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她让家人查看孩子的口腔、鼻腔,发现嘴里还有刚刚呛咳出来的面条和鸡蛋,来不及多想,就直接口对口吸出了口腔里的食物残渣,确定了气道已经通畅,她熟练地抱起孩子,头朝下、顶住腹部,快速拍击背部,等到孩子咳出水后,她立即抱起孩子冲进屋内换下他那身被水浸透的衣服……时间一分一秒的在走,终于,孩子挥舞着小手“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看到他有了缓慢的呼吸和微弱的心跳,朱大杰悄悄松了一口气,邻居们也放下了心头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有救了!有救了!孩子有救了!”现场,静止的空气仿佛瞬间流动起来……孩子得救后很快康复出院,几天后,孩子的家长到医院表示感谢,一向开朗的朱大杰面对孩子家人诚挚的谢意,竟有点手足无措了。(全媒体记者胡文峰)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争当新时代好法官

——记“全国模范法官”、明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学讲


他是一名来自基层、扎根基层的热血青年,大学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到基层法庭工作;他是一名忠于法律、心系群众的人民法官,数十年来一直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从事基层审判工作30年,他始终以“为老百姓多做几件实事”作为自己的朴实信念,积累探索出“小法庭,大服务”“少讲困难,多想怎么办”的为民理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被辖区群众亲切称为“乡村法官”“亲民法官”“泥腿子法官”……他就是“全国模范法官”、明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学讲。


扎根基层 情系群众

刘学讲出生于明光市桥头镇肖刘村,大学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到偏僻落后的明光市人民法院潘村法庭工作。当记者询问他为何选择基层法庭时,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知道农民打个官司有多么不容易。”在潘村法庭工作期间,他带领该庭实现了“五无”和“四高三低”的工作目标。为此,潘村法庭先后荣获“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滁州市优秀法庭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他自己也成为群众和领导心目中的“放心庭长”。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刘学讲始终一丝不苟地审理好一个又一个看似细小,却关系农村和谐稳定的案件。201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法庭,诉说女儿不但不尽赡养义务,还狠心地将其殴打一顿赶出家门,以至流落街头,居无定所,请求法庭予以处理。听了老人的诉说,刘学讲立即予以口头立案,尔后小心翼翼地将她扶上警车,亲自将其护送回家。经过耐心辨法析理,其女儿最终低头了,流泪了,诚恳履行了赡养义务。

刘学讲常说:“一名法官一生中可能要审理几千起案件,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一生中可能只打这么一次官司。老百姓的事进了法庭就不是小事,都要当大事来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学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司法为民,把老百姓利益切实放在首位,把最平凡的事做好。“当法官就要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无冤案、无错案,否则就愧对法官的光荣称号。”这是他的座右铭。20多年来,他始终把公正高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之类的家务事,要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群众内心,研究调解艺术。在办案方式上,他突出一个“活”字,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把调解贯穿诉讼活动的全过程,着力化解矛盾,追求最佳效果。经过多年积累,刘学讲总结出了“唤起旧情法、冷处理法、拉家常法、过错调解法、全程调解法、多元调解法、人性化调解法、效率优先调解法、五心调解法”等多种调解经验。同时,他还自编了《百字调和歌》《离婚案件调和歌》发给来法庭打官司的当事人,对案件调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多年来,他所审结的调解案件无一例申诉、反悔现象发生。

刘学讲常说,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为此,他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周结案制”;为了让群众“少花一分钱,少跑一趟路”,他带领同事们开设了“村法官工作室”“田间法庭”“午间法庭”“假日法庭”及“黄昏流动法庭”等;此外,他还创新推出“便民服务联系卡”制度、“督促履行”制度、“离婚缓和期”回访制度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走上领导岗位后,刘学讲同志仍处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冲锋在前,敢想敢为,建立关心关爱干警“六必谈”“四个一定”等机制,干警能干想干肯干风貌全面激发,全院上下一根绳、一条心,工作业绩逐年提升,明光市人民法院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刘学讲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受到省、市各类表彰二十余次。(全媒体记者李志情 通讯员陆伟伟)


用忠诚擦亮警徽 用奉献守护平安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虎成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来安县公安局大英派出所所长李虎成,用忠诚擦亮警徽、用奉献守护平安,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安民警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疫情不退我不退”

“我是党员、是警察,疫情不退,我不能退。”2020年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李虎成,电话里这样回答妻子。他坚守岗位近百天,即使身患癌症的妻子做化疗,也无法陪伴左右。在执勤间隙与妻子通过微信联系,聊天记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是“对不起”。

1月31日晚,李虎成接到紧急通知,辖区居民林某去过武汉,返家后经医院检查存在肺炎症状,之后行踪不明。李虎成立即摸排研判,很快发现林某租住地点,立即赶赴该小区进行核查。彻夜未眠,通过十余小时的耐心工作,林某最终承认去过武汉的实情。情况危急,李虎成立即着手寻找所有与林某密切接触人员。出发前,李虎成在值班微信群中说:“是党员的,跟我走。”

2月初,派出所接多人报警,称有人在微信群谎称有酒精出售,骗取他人钱财。疫情期间,发生涉疫诈骗案件,极易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李虎成立即组织警力查破该案,快速锁定嫌疑人身份,很快将其抓获归案。经查,嫌疑人周某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在微信群中谎称有酒精出售,虚构事实,骗取多人钱财。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疫违法犯罪,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李虎成仅用一天时间就查破此案,周某得到应有惩罚,暖了辖区居民的心。


用忠诚擦亮警徽

在日常工作中,李虎成持续加强社区警务建设,争创枫桥式派出所。他设立了碧桂园、小李庄、文山社区警务室,在搭建好社区警务硬件设施同时,还专门配备2名专职社区民警及8名社区辅警,打造出一支专职化的社区警务队伍,为夯实基础工作打好根基。

辖区企业多,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为此,派出所与社区、小区、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防控机制,集合民警、辅警与保安、群众、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传统侵财类案件下降达50%,恶性刑事犯罪零发案。

在扫黑除恶工作中,派出所通过开展“雷霆行动”“守护平安”“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李虎成带领民警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余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70余人;抓获逃犯20余人,处罚涉毒人员20余人;打掉涉恶团伙3个。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辖区公共秩序良好,社会治安稳定,真正做到为辖区经济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来源:滁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