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聚焦】滁州好人 | 刘大庆:领航脱贫践初心 乡村振兴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1-07-12 09:16:59 来源:定远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1421 次

2.jpg




人物简介

刘大庆,男,中共党员,1966年12月生,敬业奉献类好人,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滁州市科学技术局二级调研员。




事迹简介

从2017年前往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任职后,刘大庆坚持为民解困、为民造福,争取各类项目建设总投入800余万元,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改善村居环境。同时,发展稻田养虾产业1300多亩,带动30多户贫困户养殖稻虾300余亩,户均增收近万元;建设非洲菊鲜花大棚200亩,吸纳10多名贫困人员打零工,年人均增收1至1.5万元,每年村集体增收近17万元。

在刘大庆任职的四年里,九梓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翻一番,到2020年达65万元,步入全县先进行列;全村共脱贫129户315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20年全部实现稳脱贫,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文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刘大庆,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怀着这份情感,他于2004年至2007年,曾到明光市三界镇谢岭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因成绩突出,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第二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

2017年4月,下乡扶贫任务再一次下达到单位,刘大庆又一次主动做出了选择。但这一次,遭到了爱人的强烈反对:“我平时工作也忙,又有高血压和眩晕病,孩子在外地读书,你走后家里就我一个人,我有个三长两短都没人知道!”看着瘦弱的妻子,刘大庆眼眶红了,“脱贫攻坚任务很重,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应当冲在前面,有时间我定会常回来看你!”纵使舍不得妻子,但刘大庆内心非常坚定,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毅然踏上脱贫攻坚的道路。


图片不负韶华 全力以赴谋发展图片

身穿迷彩服、脚踏黄球鞋、手里拿着镰刀,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见到刘大庆时他正跟务工的村民在乡间小道上交谈着。四年前,刘大庆来到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他坚持吃住在村,走村串户,做到一般群众家庭遍访、边缘户家庭重点访、贫困户家庭深入访。在走访中既可以宣传各项扶贫惠农政策,与群众交朋友,同时也能准确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两个月不到,全村的每个农户家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摸清楚村里基本情况后,如何让贫困户实现脱贫成为摆在刘大庆面前的一道难题。刘大庆决定做群众致富的“筑路人”,他积极协调滁菊研究所,在本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方式,开展滁菊试验示范种植20余亩。由于村民都缺乏种植的基础,刘大庆帮助群众买苗、运苗,充当技术二传手,在整墒、施肥、栽培、除草、采摘等每个环节,逐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当时为帮助贫困户把滁菊销售出去,就亲自到滁州等地去销售滁菊鲜花,想着一定把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东西卖出去,这样贫困户才会有希望。”刘大庆说道。

四年来,刘大庆带领村“两委”,争取各类项目建设,兴办了2个养猪场、建设3座光伏发电站、建设出租1套粮食烘干设备、建设了180栋非洲菊鲜花大棚……累计总投入800多万元。刘大庆还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带领全村干群,对村街道实施综合改造,主干街道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扩建党群服务中心580多平米;建成农贸市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厂;新建村卫生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群众文化广场;组织实施土地整治4000余亩,新修村组水泥道路7条10公里,修扩建当家塘坝16口;对上陈、铁匠王2个村民组实施土地置换、整体拆迁,涉及100余户、土地面积300亩;贫困户家庭自来水和卫星电视实现“户户通”……“我做这些,只为老百姓的笑脸!”刘大庆表示。


图片倾心为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图片

2017年7月,贫困户养殖的小鸡纷纷出栏,但销售十分困难。刘大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通过电话、微信,发动一百多位亲朋好友和同事热心订购,同时积极协调20多家企事业单位帮助购买。他带领村“两委”人员充当“鸡贩子”,冒着高温酷暑,将近3000只小鸡运送到滁州、全椒等地销售一空。贫困户李世友感慨地说:“干部帮群众卖小鸡,我60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刘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在刘大庆看来,这都是他的职责所在,不足为奇。五保老人们洗衣洗澡困难,他就协调送来洗衣机和热水器;贫困户发展产业没门路,他就联系爱心企业捐赠肉羊、鸡苗、母猪;老年人易出意外事故,他就协调养老公司免费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年来,他共协调爱心企事业单位向贫困户和村集体赠送帮扶物品、帮扶(慰问)资金近200万元。

刘大庆认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还需从产业上入手。他通过成立合作社、补贴优质稻种等措施,发展稻田养虾产业1300多亩,带动30多户贫困户养殖稻虾300余亩,户均增收近万元;通过申报项目扶持,建设非洲菊鲜花大棚200亩,吸纳10多名贫困人员打零工,年人均增收1至1.5万元,每年村集体增收近17万元。此外,他还开展“水芹养虾”试验示范,探索了产业增收的新途径。

扶贫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刘大庆发挥自身岗位优势,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专家教授和滁州市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让科技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第一动力,九梓村荣获滁州市“科技扶贫示范村”。

村民郭士勤说:“刘书记想着法子带领我们走上乡村振兴的大道,真是操碎了心!”


图片突发意外 无时无刻心牵挂图片

贫困户的滁菊种植得怎么样了?村里养的鸡都卖了吗?第三方评估的迎检工作做好了吗?……病床上的刘大庆辗转反侧,受伤导致的双腿神经疼痛常常让他夜不能寐,可比起身体的疼痛,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更让他挂心。

为了帮助贫困户克服运输不便困难、降低销售成本,2018年11月6日,刘大庆驾驶私家车,帮助贫困户到滁州销售滁菊鲜花,因下雨路滑、视线不清,突发交通事故,致使第1至第4胸椎、第1腰椎、骶尾骨等多处严重骨折,并伴神经损伤。手术后暂时无法重返工作岗位的他,只能通过电话指导贫困户采摘滁菊,指导驻村工作队撰写工作汇报总结、谋划明年工作思路等。“扶贫路上有太多酸甜苦辣,可既然干了,就要干好,我盼着身体能快点恢复,早日回到工作岗位!”2019年3月,他身负6根钢钉,拖着尚未痊愈的伤体、落下了四级残疾,又毅然返回扶贫一线。对于此,刘大庆用一句“群众确实需要我”来回答。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刘大庆第一时间返回到村。而此时, 90岁高龄的老母亲因病卧床不起,母亲曾经嘱咐他:“伢子,要多做实事、好事,让群众拥护你。”3月初,刘大庆引进种植的水芹菜陆续成熟,但受疫情影响,难以找寻销路,他便千方百计协调机关、企业和驻滁部队购买,并带领群众一家一家送菜上门。可就在此时,母亲病情加重,住进医院。一边是水芹菜销售难,一边是母亲需要照应,这让刘大庆寝食难安,短短几天便白了头发。为不影响工作,他从村里请了一名60多岁的老大姐在医院代为照料,自己只能利用到县城为村民卖菜的机会,抽空到医院看望母亲。3月20日下午,在去滁州销售水芹菜路上,刘大庆突然接到母亲病故的噩耗,愧疚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要让这里变成一个生态良好、文明富裕、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梦。”这是刘大庆驻村的初心。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翻一番,到2020年达65万元,步入全县先进行列;四年全村共脱贫129户315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20年全部实现稳脱贫。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仅为贫困户筑起了一道防贫墙,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文明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