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三十而立的滁州

发布时间:2022-10-28 11:10:43 来源:定远县疾控中心 阅读次数: 6856 次

滁州,地处苏皖要冲,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它有着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光,也有着皖北平原“生态优美”的秀美山川。这片美丽秀美的土地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滁州人自己,也是这片美丽动人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一群群奋斗者!他们中有的已经在这片土地耕耘了30年;有的已经开始了新职业;有的在追逐着城市梦想……他们与滁州市同步三十而立,共同见证了滁州“乘风破浪”、凤凰涅盘的光辉历程。回顾这些年发展历程、创造辉煌业绩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志们,我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在2019中国(滁州)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市被评为“2019中国创新城市”。我市也成为安徽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地级市,并作为安徽唯一代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滁州之后,对我市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滁州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和巨大潜力的城市。历史上,滁州就有“天时人事日相催”与江南“人杰地灵”相结合的人文环境;“敢为天下先”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创新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今天我们建设更美好新滁州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正在孕育,我们要不负这片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滁州要在全省争先进、大发展、快发展,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前列’,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我们与城市同步崛起

历史上,滁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就有北宋名相张养浩。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欧阳修、苏轼、苏辙……北宋时期,滁州文坛领袖有张载,苏辙二人都是滁州人;苏轼与滁州的渊源也很深,他在滁州有6个贬所,有12个被贬所后留下了12首传世诗词和大量的诗文。而在历史上,滁州还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以琅琊王氏的“琅琊”命名的琅琊郡在我国历史上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政治文化昌盛的地区。滁州因北宋名相欧阳修而闻名于世。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的欧阳修曾先后任宋相和北齐太师,是欧阳修思想的发祥地。滁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欧阳修以“中庸之道”在滁州写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载留下《天仙配》这首脍炙人口的名句……作为滁州人更是不负韶华。

1991年,滁州刚刚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同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长三角城市群加速崛起。次年,滁州被批准为江苏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从此,滁州这片美丽秀秀的土地开始了“蝶变”之旅,开始与苏皖大地同步崛起。如今的滁州正经历着跨越式的变化:一是“天长南延”带来经济大提速和城市建设大提速。这条承载着历史沧桑和时代荣光的高速通道,从南到北贯穿全境、连贯江淮大地的主干公路体系初步形成,这是一条经济大走廊大动脉。二是高铁、地铁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滁州“畅达天下”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城市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城市形象日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滁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天长市黄龙风景区、中国避暑旅游胜地—南谯山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滁州明湖湿地公园、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琅琊山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7处。境内拥有滁河、清流河等大小河流35条,河流贯穿全境,境内还有大小湖泊百余个。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构成了绿色屏障;蓝天白云,一尘不染,让人心旷神怡,让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像在天然氧吧里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

勇立潮头,砥砺奋进,我们用奋斗书写美好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切实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率先实现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断增强发展“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县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建成全国首家县域医共体,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我们全面落实中央、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六大行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2019年1月,市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达成协议:解放军将在我市设立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滁州厂(部),军地双方将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我市新时代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过去的一年,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较好的开局;滁州人民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滁州人民不忘初心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造福人民为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年来,滁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改善民生条件。去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3”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一门一网、一次办好”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100%。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滁州先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天时人事日相催”这一句古语形象地概括了滁州改革开放的状态之一是“天时人事日相催”。滁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开放举措,先后引进多个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引进了华为科技和海尔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为滁州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不停步

三十而立,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都有新的追求。从全国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发展新矛盾,也是人民新期待。从全省看,全省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和人均 GDP超过1万美元的水平,都是新增长极。滁州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干部要把个人理想追求与滁州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立足本职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滁州改革创新献计出力。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努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快新时代滁州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努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滁州建设新局面!

2019年,滁州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7.5%,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68元、26622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6030元、245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8.8%。2019年我市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大病医保政策进一步扩大;新增城镇就业近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8万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0元,人均社会保障经费标准从每年1020元提高到3100元;各类养老机构和床位达到2777张;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260个,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333个;“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2019年,南谯区正式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力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据南谯区卫健委介绍,南谯区将以打造国家级全域全域全民健康为目标,以健康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2019年,南谯区将以健康旅游、健康医疗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全域全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及健康服务业供给能力。其中,以南谯区健康旅游集聚区为重点推动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以食品产业为主导进行业态升级;以特色休闲、健康食品等为主打造健康产业集群;以大健康产业作为该区支柱产业之一;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医药产业等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全椒医疗健康新生态和互联网+全产业新业态。2020年是南谯区创建国家全域全产业体系全域全民健康(中国)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南谯区将以创建国家全域全产业体系(大健康)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健康南谯建设。同时统筹布局生态旅游、中医药及康养服务、智慧教育等一批新兴服务业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文化旅游开发;推进特色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大健康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新兴业态形式,加快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健康品牌企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南谯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和市委一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改革创新和补齐短板相结合、生态保护和建设相交融、统筹发展与转型升级相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