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星期三
+ 加入收藏

【榜样】全市典型!定远的他让5000多个家庭团圆!

发布时间:2021-06-25 09:44:44 来源:定远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1101 次

为大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将5例“榜样”先进典型事迹

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


他让5000余个家庭团圆

——记定远县公安局民警马义民



“马义民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等着我》栏目组寻找寻人信息,成就了更多人的团圆梦,为公安打拐、民政救助寻亲等寻人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对‘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前段时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给定远县公安局发来了一封感谢信,对民警马义民多年来参与“寻人圆梦”的善行义举进行褒奖。

道尽人间沧桑之事,寻找漫漫大爱真情。现年56岁的马义民出生在警察世家,从警28年,他始终坚守在公安科技信息通信岗位,无数次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无数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跟党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庄严承诺。近年来,马义民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公益,帮助5000余名流落异地人员返乡团圆,鲜艳的锦旗纷至沓来、挂满墙头,他是新时代的“千里眼”,老百姓的“贴心人”。


结缘公益 寻亲圆梦甘奉献

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是马义民最爱看的节目。一次偶然的机会,这档节目让马义民与“寻亲圆梦”的爱心公益事业结下不解之缘。2018年7月15日,《等着我》节目播出了山东济南女孩张萌萌为完成离世父母遗愿寻找失散多年姐姐的故事。然而在节目中,当张萌萌与观众极度紧张、满怀期待地打开“希望之门”时,空空如也。马义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何不尝试为张萌萌寻找姐姐。于是,马义民连夜返回工作室进行核查,竟然真的找到远在广州疑似张萌萌姐姐的线索,忐忑不安地给央视《等着我》发出讯息。几天之后,总编导打来电话,激动地说那个人就是张萌萌失散多年的亲姐姐。首获成功,增添了马义民“为爱寻亲”的信心。

三年多的“为爱寻亲公益”之路,马义民将目光瞄向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的聋哑痴呆、蓬头垢面,有的衣衫褴褛 ,流浪乞讨,生活在冥然混沌之中。即便在救助站里,他们依然倍感孤独。马义民从定远县救助站开始,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信息比对,从2018年9月建立第一个“警民救助群”,到现在扩建成5个,囊括了全国除港澳台之外所有省份的900多个救助站,三年间帮助5000多名流落异地人员返乡团圆。


有口皆碑 荣誉面前守初心

打开网页,只要输入“马义民工作室”这几个字搜索,一个个团圆后悲喜交加、催人泪下的故事就会扑面而来。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凝聚着马义民同志的辛勤努力与付出。

“马警官太辛苦了,夜里两点了,他还在寻找线索。”河南项城救助站站长田地常在“豫皖一家亲”群里说。在马义民的感召下,北京、上海、新疆等全国各地100余位民警向他偷师学艺 ,主动投入到为民解忧的志愿服务之中。很多被救助者亲人想要对马义民表达谢意,都被马义民一一婉言谢绝。

马义民不仅连续三年荣膺个人一、二、三等功,还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杰出人民警察、优秀人民警察、“十大爱民模范”,荣获2020年度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美志愿者奖”等荣誉称号。

在厚重的荣誉面前,马义民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其实我做得还不够 ,但只要人民信赖,即使将来退休了,我还要继续尽我的那份力!”(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通讯员吴 锐


2

公交车上的“微笑天使”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林茜茜


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她就来到公交车车库,例行检查车胎、油量、发动机机油等,对车辆从内到外进行清扫。当发车提醒响起时,她双手从容地扶着方向盘,腰板笔直、眼神专注,行驶在再熟悉不过的线路上。十三年如一日,用微笑面对每一名乘客,用匠心对待着这份平凡却不简单的工作,用“尽心、热心、爱心、用心”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滁州公交驾驶员林茜茜。

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安全是永远摆在第一位的。作为滁城K1路公交车的路长,林茜茜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带头深入分析交通事故原因、提出对策,提醒同事们惜车如眼,认真做好车辆各项例保和检查等工作,绝不要带“病”出车。在不懈努力下,她保持着安全行车60余万公里零事故的记录。2015年,她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技术能手不断学习、服务、创新,专注节能减排、服务技巧等创新,钻研车辆驾驶技术,不断总结燃油、新能源汽车节能降耗车辆操作方法。在她的带领下,公司每年节约燃油21.3万余升,经济价值127.8多万元。2018年公司更换新能源纯电动客车后,她认真研究新车维保手册,总结推广“三步”操作法,共为公司节约67万多元。作为一名文明窗口的践行者,微笑服务是她的基本准则。她坚持上岗即进入服务状态,每天耐心解答乘客的询问多达上千次,为乘客提供便民服务袋、充电宝等用品上百次。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车的线路增多,站点也在逐渐增多,她利用业余时间翻地图、查资料、走街串巷,把沿途情况一一标注,并带领K1路全体驾驶员练就了沿线情况和线路“一口清”。2014年5月的一天,她在末站打扫车厢卫生时,发现了乘客丢失的一个皮包,内有2万元现金等物品,她立即多方打听联系上了失主。2016年春节前夕,她驾驶着末班车遇到一位迷路的老大爷,多方辗转之下安全地把老人送回了家。

工作中,她还总结出一套“五笑服务法”,即对老人要尊敬地笑,对小朋友要逗他们笑,对残疾人要安慰地笑,对少数挑剔的乘客要报以耐心和谅解地笑,对普通乘客要热情欢迎地笑,并在全公司推广使用。她秉持“车厢虽小,服务无限”的理念,经常提醒乘客上下车注意安全,当遇到下雨天停车时,总会让车尽量离站台近一点;当遇到客流高峰时段,她会耐心疏导乘客、热情解答问题,叮嘱乘客站稳扶好后启动车辆,是公司有名的“零投诉”驾驶员。作为一名公交车线路的路长,模范引领是她一贯做法。林茜茜注重发挥好模范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带领同事们深入学校给师生们讲解安全注意事项,邀请小学生们实地参观新能源纯电动车辆,讲述市公交公司的驾驶员们在工作中涌现出的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奉献社会的小故事,引导同学们从小向先进看齐、弘扬正气。从2016年开始,她带领K1路班组成立了“林茜茜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志愿活动156余次。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全组驾驶员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不戴口罩的乘客,晓之以理地宣传并劝阻其上车。

在平凡的岗位上,林茜茜先后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10多个荣誉称号,2019年又被评为滁州“微笑大使”“滁州好人”,以劳模精神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以优秀品行展示了一名基层劳模的靓丽风采。(全媒体记者王 琼)



3


匠心筑梦谱华章 守正创新展风采

——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和升


匠心筑梦,成就精彩人生。滁州市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和升,凭着一颗忠于职守的初心、一颗爱岗敬业的恒心和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在模具制造行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守初心、有恒心、铸匠心,从一名普通的模具设计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企业总工程师,开设了省级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荣获滁州市“职工岗位创新”劳动竞赛个人一等奖和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技术型专家认定聘书、安徽省机械行业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

以市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课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研发,企业发展才有不竭动力。近5年来,王和升带领研发团队开发6项省级新产品,累计攻克技术难题14项,经专家鉴定,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新产品技术创新研发,作为第一完成人王和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省级科技成果6项和行业标准1项等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也正是凭借这些核心技术,帮助科创模具在落实“六稳”“六保”中,克服了疫情影响,得以持续健康生产经营。

“客户对产品生产需求和技术需求是不断提升的。”王和升深知,必须坚持技术创新,方能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始终站稳脚跟。2017年,公司承接一批冰箱内胆冲孔机技术升级项目,合同总量超过2000万元,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王和升带领技术团队分析客户技术需求,优化技术方案,攻克了本产品与前道工序生产节拍一致性、自动传输线上产品定位和产品表面划伤三大技术难题,实现了产品4项技术创新,得到客户好评。同时产品实现了从机械化生产到半自动化生产,再到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的技术升级,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发展理念,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王和升看来,唯有不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人才队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 ,发展才能不断向前进。有鉴于此,王和升充分利用省级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牵头组建岗位创新劳动竞赛研发团队,让设计人员、制造装配人员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先后培养机加工、数控加工、装配钳工、技术设计各类人才近30名,均已成为生产技术骨干。通过技术创新和岗位创新劳动竞赛实践活动,提升研发团队技术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备技术力量。(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4


牢记初心使命,争做司法行政排头兵

——记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主任赵昉

作为人民矛盾调解员,她始终心系群众,用真心真情调解每一个矛盾纠纷;作为县矛盾调解中心主任,她带头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努力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更多法律渠道。她,就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主任赵昉。


扎根乡镇,专解群众疙瘩事

1997年2月,赵昉走进全椒县襄河司法所的大门,一干就是19个年头。

面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赵昉始终坚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群众的贴心人,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沟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2013年8月20日,王某开自家三轮车赶集,途中邻居张某搭乘,后由于车速过快发生车祸,张某重伤,住院花掉13000多元。随后,张某向王某索要医药费,王某认为自己没有责任,断然拒赔。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赵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番说理释法后,双方当事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过错。最后,王某同意赔偿损失,张某也退让一步,双方握手言和。

2014年7月31日,家住全椒县襄河镇太平社区的八旬老人魏某来到襄河司法所,激动地要告自己的儿子。认真聆听老人的诉说后,赵昉耐心地对老人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解释,并对他进行了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慰,建议他先调解,不成功再对簿公堂。然后,赵昉拨通老人儿子的电话,在电话里说明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这时,儿子非常后悔如此对待自己的父亲,当即表示要接父亲回家同住,照顾老人生活。这时老人老泪纵横,他没有想到一次真心沟通能重新给他的晚年带来天伦之乐。

在实践中,赵昉总结出做好民事调解工作的“三要素”:快、清、稳。“快”就是对邻里纠纷、打架斗殴、家庭暴力等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及时调解处理;“清”就是对发生的纠纷必须摸清情况、找准对策,寻求解决途径,做到心中有数;“稳”就是对一些矛盾要做到当事人双方不伤和气、平稳解决,不埋下积怨。


转岗中心,创新调解工作机制

2017年4月,全椒县委政法委筹建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赵昉被调任调解中心专职主任。

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爱和在基层积累的丰富调解经验,短短一个月时间,赵昉就完成了调解中心功能室制度建设、中心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的制定。此外,她还在工作中探索出了访调、诉调、镇调、援调、警调等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工作机制,发挥县调解中心龙头作用,构建“1+N”大调解工作格局,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更多法律渠道,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赵昉的带领下,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很快成为模范团队,涌现出一批全省先进人物。赵昉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0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表彰。2019年1月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如今,全椒县调解中心历经四年的发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作用发挥不断加强。自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来电6078起,受理案件3618件,调解成功3601件,涉及金额23658.37万元,达成协议金额20905.75万元,达成司法确认623件。进入新发展阶段,赵昉表示将时刻铭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为民情怀,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情作为司法行政干部的使命和担当,努力做司法行政排头兵,为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媒体记者王太新)


匠心造重器 创新铸实力

——记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质量服务官张万有


新时期,有这样一批产业“匠人”,他们掌握着专业技术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不断创新,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打造大国重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来自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张万有就是其中一分子 ,30年只为做一件事,就是科研和创新。52岁的张万有有很多身份,他是安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首席技术质量服务官,安缆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者,市劳动模范……但在他心中,他只是“中国工匠”。

30年来,张万有带领团队始终站在电缆技术的最前沿,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中国核工业研究院等国家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大学紧密合作,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众所周知,我国核电站用电缆研制起步晚、底子薄。过去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还经常遭受卡脖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核电站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核电缆。如果继续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而且还经常因为交货晚影响工期。张万有带领团队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受领任务,要求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研发出可以替代进口的可用于核电站的电缆,且各项性能必须达到国际水平。可供参考资料少,诸多关键技术需要攻克,众多行业内的技术能手都只能望而却步。但张万有却认为这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伟大的使命。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张万有从“领命”的那天起,就暗下誓言:“筑梦中国,创新世界”。他率领团队日以继夜地开展研发工作,大堆的英文资料都是靠着字典一句一句翻译过来。核电站使用寿命是60年,要求电缆的寿命也是60年,这就要求电缆材料和工艺必须有颠覆性的突破。根据第三代核电站确定的安全壳内严酷环境鉴定条件,经过反复试验,张万有团队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和护套材料的特殊电缆结构,首次在国内进行β射线和γ射线转换关系的计算、分析和试验,成功解决了电缆制造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难点。

第三代核电站严酷环境用电缆成功研制,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替代了同类进口产品,实现核电关键技术国产化,同时实现对外出口。随着“国之重器”华龙一号成功应用于巴基斯坦核电站,并将在我国与法、英等国共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中大放异彩,有力提升了国产核电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由此,第三代核电站严酷环境用电缆也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工业精品、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荣誉背后,张万有则告诫团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红军长征精神作为团队的灵魂和意志,以敢打必胜的信念永争第一 。”张万有表示,他将始终带领团队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极致匠心,致力于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创造,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全媒体记者李文刚)



来源:滁州日报